佛光大學 傳播學系

:::

16屆傳播與發展研討會-「跨學科與跨媒體的傳播研究」研討會議程

  • 2023-05-09
  • communication網站管理員
16屆傳播與發展研討會-「跨學科與跨媒體的傳播研究」
主辦單位:佛光大學傳播學系
辦理時間:112525日(四)
辦理地點:宜蘭礁溪佛光大學

壹、緣起與說明
跨學科傳播研究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Research的發展在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也在跨媒體的傳播發展下蓬勃發展。新媒體與跨媒體成為融合傳播研究與其他人文、社會或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關鍵因素。例如,傳播研究對於性別議題(gender issues)的相關研究,性別及傳播研究(gender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的成長代表跨學科研究的成長,對於傳播及性別研究的理論發展(theoretical developments)及經驗性研究的創新(empirical innovations)也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傳播及性別兩個研究領域的融合外,其他像是社會學(sociology)、人類學(anthropology)、政治學(political science)、心理學(psychology) 文學研究(literary studies)等傳統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也與傳播研究在跨領域的學術研究領域有了交集。 不同學科與傳播研究的交會產生了更多的知識發想及學術討論,並影響了學術討論(academic discussion)、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及每天的政治活動(everyday politics)。傳播研究與各領域研究產生交集,成為新的研究領域,其特性包括數位傳播的新科技傳播現象、元宇宙的興起、既有的宗教傳播或佛教傳播在線上傳播的發展,種種發展導致媒介既有的功能不斷被挑戰、效果被質疑、傳播互動更密切、傳播認同更分歧、社群化傳播更盛行、多螢化的傳播行為成為常態。線上傳播活動中的資訊流通互動頻繁,訊息流通速度更快速,使用者的接收資訊更直接,訊息的設計更輕薄短小,不僅觸及到更多閱聽人,加上操作及使用上的便利,使得訊息的流通更難預測、更難規範,導致更多客製化的訊息因應而生,適應這個複雜多變的傳播環境。
2019年底,全球爆發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的運作方式,不但使得民眾的工作受到影響,社交生活也因疫情而中斷。民眾依賴線上互動,使用媒體的依賴行為越發明顯。而宅經濟順勢興起,各式線上媒體如串流影音平台及YouTube等社群媒體,提供了必要的娛樂及社交功能,也創造了新的媒體景觀。媒體研究因而更加擴大,傳統的傳播學研究領域在線上媒體崛起後,成為研究傳播與社會各領域的跨學科傳播研究的最大舞台,聚焦了更多的跨學科傳播研究。
另方面,線上傳播世代成長的一代,熟悉線上媒體的操作,更有經驗觀看虛擬與真實難以區分的傳播文本,這個世代具有跨媒體及新媒體的傳播特質,跨媒體與新媒體傳播與傳統世代的媒體的差距更大,成為現在社會的線上傳播特色。線上與線下的傳播充滿了跨媒體及新、舊媒體傳播的差異,成為現今傳播景觀的一大特色。跨媒體與新媒體傳播的研究,就成為了解線上傳播特色的重要途徑。不但跨媒體、新媒體傳播與傳統的傳播有極大差異存在,從傳播全球化的角度來看,跨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更是目前的全球化傳播主流。跨媒體與新媒體傳播因此也是本次研討會的主題,希望了解這個傳播現象。
16屆佛光大學傳播學系「跨學科與跨媒體的傳播研究」研討會,從疫情漸入尾聲的跨學科與跨媒體傳播研究出發,希望邀集不同國家的研究者與台灣的傳播研究者共同針對跨學科與跨媒體、新媒體的傳播議題進行對話與討論,並舉辦專題演講及學術發表會及Panel討論會,共同謀求學術的成長及知識探索的喜悅,歡迎各領域學者蒞臨與交流,讓我們共同發展新時代的傳播跨學科、跨媒體與新媒體研究。
貳、研討會期程規劃

16屆佛光大學傳播學系「跨學科與跨媒體的傳播研究」研討會,從11112月徵稿訊息公布開始,到籌備研討會各項事務,確定邀請名單,歷時半年。以下為重要的規畫歷程:
一、徵稿開始:11112月徵稿訊息公布
二、邀請主持、評論的學者:11112月開始
三、摘要投稿截止日期:112327日(一)
四、摘要審查結果公告:112331日(五)
五、論文繳交截止日期:11251日(一)
六、最後發表結果公告:11258日(一)
七、研討會舉辦日期:112525日(四)

參、本次研討會討論子題參考如下:

議題1:跨學科的傳播研究
議題2:跨媒體的傳播研究
議題3:新媒體的傳播研究
議題4:疫情下的傳播研究
議題5:線上傳播研究
議題6:其他與傳播、媒體相關的各類議題

肆、研討會預期效益、國際交流合作及所屬學門領域之貢獻

    本研討會在疫情封閉的三年後,得以打開封閉三年的學術交流活動,邀請香港的學者專題演講及進行討論,對於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增進台灣學術界與外國學者的學術交流,有正面的功能。本次會議主題為跨媒體、跨學科及新媒體的傳播研究,研討會邀請佛教傳播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對於推動傳播學門的相關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伍、議程
主辦單位:佛光大學傳播學系
地點:佛光大學雲起樓301國際會議廳、406會議室
時間:112525日(四)
09:30-10:00 報到:雲起樓301國際會議廳
10:00-10:05 開幕式
主持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徐明珠主任
10:05-10:55 主持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徐明珠主任
專題演講: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劍鍠主任
演講題目:佛教「心」的管理與企業文化的傳播精神
11:00-12:30 研究論壇
佛教與傳播研究論壇301
論壇題目:星雲大師的管理學與人間佛教傳播
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劍鍠主任
與談人: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郭朝順院長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徐明珠主任
與談人: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鄭維儀主任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牛隆光副教授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宋修聖副教授
12:30-13:30 午餐時間
壁報論壇(一) 每人3分鐘發表
主持人:牛隆光副教授
  1. 陳柏瑞:影響消防人員運用 VR 科技於人力培訓意願因素之研究
  2. 陳為誠: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結合期望確認理論-探討山林日誌APP持續使用意向之研究
  3. 崔懌:防火宣導在小學宣導策略研究─以宜蘭縣頭城鎮消防隊為例
  4. 陳余袖:公共政策宣導策略研究-以宜蘭縣「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安裝推廣」為例
13:30-14:30 論文發表
第一場:教育傳播研究301 第二場:新媒體傳播研究(406
主持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徐明珠主任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徐明珠主任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邱慧仙助理教授
發表人
1.牛隆光:有效教學模組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鷹架支持:以Bloom的知識分類理論進行檢視
2.張煜麟:Anki間隔重複行動工具於傳播研究方法課程的教學行動研究
3.林美儀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教師運用線上輔導之行為意願
主持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黃文龍副教授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黃文龍副教授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盧慶雄助理教授
發表人
1. 汪子倢:上班族觀看YouTube跨國旅遊頻道的敘事涉入、旅遊目的地意象與旅遊意圖之研究:以日本為例
2.游雅雯:從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公務員數位終身學習意願之研究
3.邱湘芸:國中生觀看實境秀節目的迷群認同、情感投射與觀看滿意度研究:以「原子少年」為研究對象
14:30-15:30 第三場:健康傳播研究301 第四場:跨學科傳播研究(406
主持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何欣容副教授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何欣容副教授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邱慧仙助理教授
發表人
1.詹前校、邱玉蟬:醫療新聞報導「消息來源的偏向」與行銷意涵研究―以國內四大報癌症新聞報導為例
2.朱庭妤:健身網紅代言可信度對大學生消費健身用品的品牌認同與購買意願之影響
3.李伊宸:影響健身型 YouTube 頻道影片持續觀看意圖之因素
主持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牛隆光副教授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牛隆光副教授
評論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張煜麟助理教授
發表人
1.徐子晴:俄烏戰爭與經濟制裁之品牌態度影響─以批踢踢實業坊的華碩事件討論為例
2.陳佑宗:CPR之YouTube影音傳播滿意度與知識分享研究
3.楊常淨:慈悲心、工作重塑與工作價值觀之關係以消防人員為例
15:30-15:50 茶點時間
壁報論壇(二)  每人3分鐘發表
主持人:邱慧仙助理教授
  1. 施譽楷:餐飲業線上評論之可信度、語言風格與評論效價對顧客行為之影響以Google評論為例
  2. 方雙喜:運用新媒體瞭解原住民族文化
  3. 高楊璽樺:佛陀紀念館「心的旅程」活動-參與者動機和幸福感研究
15:50-17:00 研究論壇
跨世代傳播論壇傳播研究的傳承301
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劍鍠主任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徐明珠主任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牛隆光副教授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黃文龍副教授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張煜麟助理教授
與談人佛光大學傳播學系邱慧仙助理教授
傳播學系碩士班研究生需全程參與本場論壇,始能獲得發表證明
17:00-17:10 閉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