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學傳播學系張煜麟老師與心理學系周蔚倫老師,首創雙科系雙課程學生跨域合作模式,以「傳播理論」課程與「心理學」課程學生,完成數位科普動畫創作。兩系共14組同學,共同創作數位科普動畫作品,並於2023年12月27日完成「心理學與傳播理論跨域課程教學實踐」成果發表。本校多位教學實踐社群教師參與教學觀摩,肯定此次心理學知識與傳播實務專業課程合作,具有教學實踐的典範學習意義,值得教學實踐計畫推廣與延續。
本次傳播系與心理系跨領域教學實踐合作,由心理學系周蔚倫老師執行112學年度第1學期佛光大學「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計畫」,配合傳播學系張煜麟老師傳播理論課程,進行雙課程跨域教學。本次課程共規劃八項心理科普知識主題,包含思維、情感、睡眠、記憶、創造力、智商與長壽、兒童發展及進食行為等議題。作品創作過程,先由心理系修課同學負責心理學研究論述統整,後由傳播系同學進行數位錄音、腳本編排與動畫製作,並應用VideoScribe數位白板軟體,創作心理科普動畫短片,完成跨領域心理科普作品的共同創作。
對於首次的兩系跨域禮遇與實務的課程設計,傳播系張煜麟老師受訪時表示,此次教學實踐合作,超越傳統上以單一課程作為教學實踐創新的思維,採雙課程、學生跨系混編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學實踐,此教學創新作法,對培養兩系學生跨域理解與知識轉譯的專業能力,做出實質的教學成效。
負責規劃本次跨域課程的心理學系周蔚倫老師也表示,這次兩堂課的跨域作業合作,讓大一初接觸心理學的學生,透過課堂專業英文的閱讀,在轉譯成科普並報告分享給傳播系學生後,由傳播系學生產出動畫影片。心理學系學生透過整個歷程,體驗知識傳達歷程的挑戰,也經由觀察、參與傳播學系組員的製作歷程,了解知識轉譯到傳遞給大眾過程中的挑戰,這過程對師生都是相當難得的學習經驗。
本校教師專業發展中心牛隆光主任肯定,此次跨域課程的合作,具有後續發展的價值。參與成果觀摩的中文系林明昌老師更提及,通過此次活動,他看到了兩個系的同學,充分表現了「跨域」和「自學」兩種力量激盪的成果,這並不是10+10等於20,而是10×10等於100,後續他期待有更多種組合的可能性,包括不同系所同學的組合,或者三個不同系所的組合等等。
參與本次成果發表會主持的傳播系許乃云同學提到,之前在網路上看過行銷類的白板影片,看起來簡單,但實際製作後發現,這是很耗時費力的工作,期中最困難的是,旁白要配合動畫的時間,因此只能通過不斷調整,才能讓作品的細節更加完美。心理系彭詠琦同學也表示,這次的跨系合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體驗,其中看到了來自不同領域同學的相互合作,大家跨領域共同完成動畫作品。
為提高傳播系與心理系同學的凝聚,此次成果發展特別安排本校吉他社同學表演與韓舞社同學演出。吉他社同學由本系傳播系徐振豪、經濟系劉承昱與社會系李林鴻同學,為兩班同學帶來祝賀新年為主題的演出;韓舞社部分,更特別由同班修課的傳播系楊惟靜、王麗淇與戴芷鈺同學,搭配心理系彭詠琦同學,為跨域課程帶來韓舞表演,為兩系同學的合作,帶來熱情的活力。
本校傳播系張煜麟老師與心理系周蔚倫老師,近年皆多次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的肯定,本次在兩位老師聯手跨域合作,為本校同學開創出首次跨領域課程合作的創新模式。後續本校教師也會配合教學實踐計畫,持續推動教學創新,為學生帶來更多跨領域創新教學的嘗試。
圖說:心理學與傳播理論跨域課程教學實踐期末發表合照。
圖說:傳播系張煜麟老師(右)贈與心理系周蔚倫老師(左)感謝卡片。
圖說:本校教師與學生共同觀摩作品。
圖說:數位心理科普動畫作品之設計畫面。
圖說:同學與台上說明動畫短片與簡報。
圖說:吉他社中場表演。
圖說:韓舞社中場表演。
圖說:修課同學聆聽各組期末成果。
圖說:認真撰寫課程學習單的學生。